6/5(五)晚上看了一部超級動人落淚電影”企鵝寶貝”,企鵝爸爸媽咪的偉大,讓人會一種衝動,一生一定要好好愛一次。
企鵝故事:
二月。南極洲夏日將盡,海面平靜無波。 皇帝企鵝以其優雅的泳姿在湛藍海洋中向海面的蛋白色燦光游去。這裡是牠們的國度,海裡有豐富的魚跟烏賊可食,他們自在的悠遊著。
三月。灰色黏稠的海面上,一隻隻像是魚雷的企鵝在浮冰間探出頭來,牠們一一登陸在覆蓋著整個南極的皚皚白雪上,世界上最艱困的旅程正在前方等著?風雪侵襲,海水正開始結冰,團結的企鵝為了不迷路,牠們一隻緊跟著一隻,緩慢的、安靜的向前邁進,在雪地裡形成了一列綿延的縱隊。牠們要到哪裡去?那將是個沒有任何其他生物可以存活的絕境,但牠們沒有選擇,牠們需要幾週的時間戀愛、交配,還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孕育下一代,才三個月的短暫夏季根本不夠啊。所以牠們得離開,離開那個正結冰的可愛王國,為了肩負孕育的使命,往嚴酷的深雪冰寒勇敢的前進。
四月。在南十字星的指引下,在冰天雪地跋涉了十數公里的企鵝終於到了目的地。在這裡,企鵝們將詠唱著愛之歌,相戀、孕育。聽!一隻企鵝率先打破沈默,用牠清亮的鳴聲劃破冬日長空。聽!另一隻企鵝也用牠的高亢鳴聲熱情回應!漸漸的,一組組愛的合聲在空氣中散開飛舞著??
五月。在冰雪中沒有任何的食物可食用的情況下,體重只剩下原來三分之一的企鵝媽媽生下了獨一無二的企鵝蛋。然而牠們可不能沈溺在新生的喜悅中,更艱難的挑戰緊隨而至。 考驗一:企鵝媽媽要先毫髮無傷的將極為脆弱的蛋交給企鵝爸爸。 然後對彼此更艱鉅的考驗開始:企鵝媽媽要在四十天沒有進食的情況下,在冰雪中橫越兩百公里,到海洋捕捉給小企鵝的食物。然而一路上有海豹的攻擊與冰上的伏流,有些企鵝媽媽累倒了,永遠無法完成牠的旅程??
而企鵝爸爸在企鵝媽媽不在的六十天裡繼續孵蛋。太陽一天只出現兩小時,氣溫是零下負四十度,時速兩百五十公里的狂風刮著,企鵝爸爸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吃,還得賣力的維持站姿平穩。因為雙腳間的小生命,很可能因為猛烈的狂風與不穩的浮冰一轉眼就受凍而死?七月中。終於,小企鵝誕生了,但是一張開眼迎接牠們的卻是殘酷無情的冰雪世界。如果企鵝媽媽在牠們出生後四十八小時沒有及時趕到的話,牠們將與這個未知的世界永別。 企鵝媽媽終於帶著三到四公斤的食物回來,但一家人團聚的時間並不長。企鵝媽媽與企鵝爸爸角色互換,企鵝媽媽留下來餵養小孩,企鵝爸爸卻得再次出發回到海洋覓食。又餓又累,牠們踏上與企鵝媽媽相同的旅程,面臨相同的威脅。 當然,有些企鵝爸爸再也不會回來?? 小企鵝也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除了漫天冰雪,還有喜愛生吞活剝小企鵝的飛燕虎視眈眈的盤旋不去,準備擒捉落單的小企鵝大快朵頤。 然後不知不覺中,二月再度到來,一切都再重來。就這樣,千萬年來,每年冬天,皇帝企鵝不斷重複的在南極冰雪深處寫著屬於牠們的血淚奮鬥史,那是個充滿勇氣、冒險、生存與愛的傳說??
辛苦的拍攝:
全世界四十餘個皇帝企鵝居住地中,只有四個有固定的被研究,只有一個是不須展開獨立遠征探險就可以接近的:南極阿德利(Adelie)的地理岬(Pointe Geologie)群島,離法國杜蒙杜荷維勒(Dumont d’Urville)科學中心數百英里遠。除了科學中心提供了拍攝小組完善的拍攝基地外,其與極地研究協會的密切關係也帶來許多頗具成效的合作。
本片以超十六底片拍攝,為求完整傳達出壯觀的極地美景所帶來的視覺震撼。片中還包括在海底下拍攝的冬日企鵝活動的片段,由經驗老到的潛水夫以特殊攝影機拍攝,前所未見、令人屏息的美麗細節一一的被捕捉呈現。
從來就沒有任何一部全面性描寫皇帝企鵝艱苦搏鬥與勝利的長片。因此拍攝任務極為浩大,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在南極洲紮營,在那裡渡過十三個月的寒冬,沒有任何海空運輸的可能!所以所有人像是擱淺在南極般,但也因為一直待在那裡,使得攝影小組可以捕捉到完整特出且各式各樣的企鵝行為,當然也包括許多與企鵝相遇時奇趣獨特的點點滴滴!
要能夠花上超過一整年的時間待在與世隔絕的冰寒荒地裡,所需要的不只是保持承諾的意願,兩位攝影在第一時間的互相契合讓一切更加順暢。傑宏麥宗(Jerome Maison)是個早就熟習海洋生物學的水手,專精於極地研究;樓宏夏磊(Laurent Chalet)則是主要攝影師,早就熟稔遊走在劇情片與紀錄片間。 傑宏說到:「奇妙的是,當導演呂克來找我要我加入此拍攝計畫時,我正打算要減少出航次數,在那時我們的討論僅限於一部動物紀錄片。後來劇情元素加入的這個想法出現,突然間,我們所討論的就不再只是企鵝了,而是會自我表達的角色。」
然後2002年十一月到來,一切都變得很趕。從那時起,一切的進度都要配合企鵝的週期,於是攝影小組發現他們只剩兩個月可以準備。除了必須計算後勤補給、包含在極地嚴寒中度過一年的所有需要裝備,在攝影器材方面也必須選擇機械式的攝影機,才能在零下40度時仍能運轉,且機器突然故障時也必需能自己修復才行。
攝影小組每天五點半起床,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準備、然後著裝出發,每個人身上幾乎都背著60公斤的裝備,「這聽起來或許或很怪,但我們對於自己在身體上的耐力印象深刻,就像在零下二十度下發現自己感覺還不錯時的驚訝般!不過也是常有凍傷或是凍瘡的發生。」傑宏說。
傑宏:「所以不可或缺的是適應與預期的特質。說適應是因為是因為必須對主要演員們(企鵝)所帶來的改變,或是不利拍攝的氣候做折衷。在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狂風下拍攝還要維持攝影機的穩定有時就需要適應的能力??還有如何找出方法解決。在零下負二十度下拍攝六小時之後,是人,而不是機器,需要喘口氣。我們拍了兩百捲影片中,最後也只有一捲有問題。」
多虧了法國杜蒙杜荷維勒科學中心的鳥類學實驗室,攝影小組知道企鵝們會在哪個地方集合─通常是極地內陸、遠離海洋及他們所有天敵的地方,雖然如此,攝影小組卻仍需要隨時保持備戰狀態,因為就連再精準的科學預測也無法得知企鵝們會在何時集合,「運氣就在於,此次集合有多達一千兩百隻企鵝,這是相當稀有的(通常是幾百隻,至多總共五百隻)。」攝影師樓宏說。
為了捕捉到最美的畫面,他們在零下20度潛入海中;他們揹著60公斤重的裝備每天於南極冰原上奔波;在狂風中跟隨企鵝的腳步前進內陸;在極地沿海與內陸冰原間奔波,因此我們可以在亞熱帶看見極地的動人故事;可以看見皇帝企鵝每年為了生育大事而做的一次長途冒險,法國的觀眾已經為了這批人的瘋狂勇氣群起鼓掌,本片不僅是生態紀錄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將皇帝企鵝為了延續生命而長途冒險的勇氣,做一個最完美的呈現。
關於南極:這是全地球,最寒冷,最多風,最乾燥,最陰暗的大陸。
法文中的Antarctique(南極)與Arctique(北極)字根是希臘文的Arktos,指的是熊。
Arktos是大熊星座的名稱,在北半球的星空我們很容易觀察到這個形似熊的星座。
於是這個字衍生出Arctique(北極)。
Antarctique(南極)則是由anti(相反)與arktos(大熊星座)組成。
Antarctique因此代表了位於南極的南方大陸。
南極洲由一塊覆蓋海洋的大浮冰以及有三千五百萬年歷史之久的古老冰帽組成,
它位於紐西蘭南方兩千公里,南美洲南方九百七十五公里。
包括所有的冰,南極洲以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排名第五大大陸。
其上覆蓋的冰雪厚度每年不同,約在兩千一百公尺到超過四千七百公尺之間。
南極洲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險峻的環境之一,全世界最強的風與最低的氣溫都在這裡被測出。
史上最冷的紀錄發生在1983年7月21日,達攝氏零下八十九點六度!
一月(南半球的夏天),濱海平均溫度上升到攝氏零度,大陸內部則約攝氏零下三十度。
七月(南半球的冬天),濱海達攝氏零下二十度,大陸內部為攝氏零下六十五度。
南極洲跟所有其他寒冷地區一樣,有風寒效應的存在。
在強烈寒風吹掃下,感覺到的溫度會比原溫度再降攝氏八到十度。
資料來源http://www.penguin-movie.com.tw/